【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记得我家儿子出生没两天,老婆突然发现儿子用过的尿不湿里有隐隐的血红色,吓的她以为孩子尿血,赶紧找医生来看,当然是西医不是中医

回头医生检查了尿液才发现,是孩子尿液中的尿酸盐含量较高,所以尿的颜色偏红。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生理现象,临床上有50%的新生儿尿液都会偏红,也叫假性尿血,过两天就恢复正常了

这就是现代医学判断和评价疾病的标准,依据客观标准且数据化的证据

可如果我儿子出生在只有中医的时代,中医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中医药王孙思邈会神奇的告诉你:新生儿尿血是吧?简单~找一个喜鹊的巢烧成灰,让孩子用冰凉的井水服下,片刻即好

关于“强拆喜鹊房屋治小儿尿血”的医理,孙思邈在《千金方》里是这样写的:

“小儿尿血多缘肝受风热,不能藏血,故取久受风气之鹊巢烧服,以散肝风,风散则血自宁矣。”

所以孙思邈认为,“新生儿尿血”属“下漏”,多因为肝受风热引起,而鹊巢“久受风气而安”,所以可以散肝风,治尿血

中医筛选并验证疗效的方法根本不是依据客观存在的标准,而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湿、寒、燥、风”四邪,这种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为准

其实这还算是好的,更多的中医验证疗效的标准则是依据巫术

古时候看新生儿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行,这本是很正常的事

但在古时候的中医看来,这是新生儿得了一种叫“魃病”的恶疾,意思是有恶鬼闹的

你问孩子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凡小儿有魅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鬼导其腹中胎,妒簌他小儿令病也”

意思是这病是孩子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鬼嫉妒妈妈体内的胎儿,所以侵入其中才导致孩子生病

你也别觉得孙思邈是唐朝人,意思是那年代的中医医巫不分,这种“恶鬼闹小孩”的中医疾病纯属时代糟粕

可“魃病”这种疾病一直到清朝还是中医儿科中的“小儿常见病”

清代那个浙江名医冯兆张在自己的《冯氏锦囊秘录》依然记载着“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魃病者,儿将过岁,母复有妊,儿饮其魃乳,以成斯症。或有母患他病,儿饮其乳,以类母病者有焉。盖母之血气若调,乳则长养,精神血气一病,乳则反生他病,母既妊娠,精华下荫,气则壅而为热,血则郁而为恶,小儿神气未全,易于感动,其候寒热时作,微微下痢,毛发 ,意殊不悦,甚至面色痿黄,腹胀青筋,泻青多吐,日渐 羸,乳食不进,竟成疳状。又有谓受妊之时,或因大实大虚,饥饱劳役,大暑大寒,风雨雷电,及阴阳不等,犯禁亦成。此候俗以孕在胎中,因儿饮乳,其魄识嫉,而致儿病,故谓之胎妒”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甚至如此荒唐离谱的名医冯兆张和他的著作《冯氏锦囊秘录》,依然成为今天中医主打的幌子和要挖掘的“医学宝库”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结果挖掘来挖掘去,正经的“秘方”没挖到,却开启了加盟连锁,用“消字号”产品冒充药品搞虚假宣传,可谓吃相难看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说回到孙思邈的“魃病”,他是如何治疗的呢?

答案是:捉一只蝙蝠煮熟了,然后让孩子吞下

给新生儿喂蝙蝠……

那你说孙思邈是从哪里筛选并验证了这个方子呢?

答案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神农本草经》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神农本草经》认为:

“伏翼为禽中之魅,主寒热结气,同气相攻之用”

这里的“伏翼”说的就是蝙蝠

《神农本草经》认为,蝙蝠的长相看着阴里阴气的,整体漆黑,又长着双怪异的翅膀,其生长环境又是勋黑的洞穴,行踪还颇为诡秘,所以透着一股子“鬼魅之态”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同气相攻”的说啊,吃蝙蝠可以“以魅制魅”,用蝙蝠克制住恶鬼,所以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的“魃病”

说蝙蝠我插一句,都知道《本草纲目》夜明砂(蝙蝠屎)治“眼睛瞎”这事

这个药理是说蝙蝠在晚上看的清,所以能“名目”,错尽错绝对吧?

其实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还记录了蝙蝠的一个“神奇的功能”,那更是奇葩中的奇葩

李时珍说用蝙蝠的血和胆汁滴进人的眼睛里,可以:

“令人不睡,夜中见物”

好家伙~这哪是给人治病啊,这是给人“蝙蝠化”了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总结一下

我承认中医有基于临床经验而进行筛选药物的,但大部分中药背后的药理都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其中以“取象比类”最为糟糕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我们再回顾一下孙思邈给人看病和下的药方,可以看到以孙思邈所代表的传统中医只是考虑到事物之间的类同性,却对其差异性置之不理

如孙思邈认为鹊巢可以治疗尿血,原因仅仅是“鹊巢迎高风不坠”,所以可以治疗“下漏”(尿血)

可孙思邈只是想到两者间的相关性,却没有想到鹊巢高风不坠顶多算个物理问题,而新生儿尿血则是个复杂的生理问题,怎么可能一概而论、生拉硬拽?

再如蝙蝠血滴眼睛可以让人眼出现“夜视功能”,而李时珍根本就不知道蝙蝠是个瞎子,他仅仅是观察蝙蝠可以在夜晚飞行就得出蝙蝠“眼神好”,所以人就可以通过吃或者眼睛滴血习得这种“特性”,这种筛选和验证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当然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存在客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但前提是你中医得掌握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啊

而中医却只考虑的事物间的类同性,并不对事物本质规律再进行深入的了解,而是仅就事物外在的表象进行类比,这样类比来的药材其疗效相你让哪个病人敢用?

其实对中医这种糟粕理论并非今天才有,苏轼跟他的那个好朋友欧阳修就这样讽刺过中医的这套理论: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假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请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盟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饺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苏轼认为,如果照中医的这套理论:

将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就可以治疗糊涂和懒惰提高学习成绩
喝一口伯夷(抓竹君的儿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澡水,就可以治疗贪心病
吃一口比干(被挖心那位)的残羹剩饭,就可以将奸臣治疗成忠臣
舔一下樊哙的盾牌,胆子小的人就变的胆大
闻一闻西施的耳环,可以治疗严重的疾病

苏轼认为中医这种以事务特征性入药的方法如同“儿戏”

苏轼不亏是一代大家,在讽刺其中医的糟粕的时候如此辛辣,也算的上一枚标注的“中医黑”了

可悲的是今天的中成药依然充斥着这套糟粕

例如

现象一: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现象二:丹参也是红色的

中医得出结论:所以丹参有补血功效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再例如

现象一:穿山甲会打洞

现象二:产妇乳汁少是因为乳腺堵塞

中医得出结论:吃穿山甲可以通乳

【转载】中医怎样收集经验并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医怎样筛选并验证疗效?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

【转载】中医不建议吃冰,说有湿气。但是老外天天吃冰水 他们不怕湿气吗?

2023-11-28 23:59:54

生活

转一篇有点重口的吐槽:现在还有那些地方的中医使用“人中黄”?

2023-11-29 1:43: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