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摊、炒房、预售的三座大山,央媒表态,试点落地,统一监管

公摊面积成“糊涂账”,住宅持有投机的成本低,还有预售制监管的漏洞,是房地产的“三座大山”。

先聊第一座大山:公摊面积,有多惊人?

随便举几个例子。

湘潭日报12号的报道,一套139平方米的现房,5500元/平方米,拿到房产证后发现,房子的专有建筑面积只有99平方米,分摊面积竟占了40平方米,公摊率高达28%。

青岛一个盘,当初销售时宣传公摊率在31%,但实际公摊率却达到了46%,146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也就78平米,涉及56号楼、61号楼和62号楼三栋超高层住宅,楼层达到了65层,建筑高度将近200米。

表面上住着一二百平米的大三居,实际上是几十平米的鸽子笼,这不单是居住舒适度的问题,更牵扯到了业主的钱包。

面对公摊、炒房、预售的三座大山,央媒表态,试点落地,统一监管

物业费,按建筑面积收。

找人装修,还给你按建筑面积。

交个暖气费,还是建筑面积。

这日子过得,就两个字:憋屈。

央媒《半月谈内部刊》,这两天就专门谈了公摊高达46%这个例子。

这里案例中,尽管有超高层住宅楼,部分建筑外墙厚度计入公摊面积的客观因素。

但是,由于购买期房事先并不知情,不少业主看到房屋“庐山真面”后心理落差巨大。

所以,开发商在这里过程里,没扮演啥好角色。

卖房的时候,说得一套一套的,又是地段又是升值,只提公摊可能30%,丝毫不提超高层对公摊的巨大占用。

买房的人呢,都是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闲心的精力,事先做太多功课。

一明一暗之间,“六个钱包”都贡献给外墙、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室了。

这就是一本买房的“糊涂账”。

当然,这不是核心原因。

央媒报道里说得很清楚:背后利益空间巨大。

公摊面积始于香港“卖楼花”,以前都是按栋卖的,可大家都买不起,有能人就想了好办法,把整个小区,整栋楼分拆,分户来卖,大家一起均摊楼梯、电梯、外墙这些面积。

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基于其计算不透明、监管难、容易暗箱操作,加上现代建筑日趋复杂,从刚开始的公摊率10%以下,到15%、20%,一路飙到现在的30%,不少超高层、商业地产甚至高达50%。

开发商、物业、测绘公司、供暖公司、家装公司,一连串的行业、公司,都躺在公摊面积上“食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不过,这篇文章里也很务实地说:试图一蹴而就取消公摊面积并不现实。

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分步骤有序推进,逐渐推开按套内面积计价的房屋销售模式。在过渡阶段,相关部门可在明确公摊面积范围、标准上下功夫,实现源头治理,加强全流程监管,及时封堵漏洞。

面对公摊、炒房、预售的三座大山,央媒表态,试点落地,统一监管

央媒的文章,可以作为风向标,公摊面积的点滴改变,就从2022年开始。

再聊第二座大山:住房持有投机的成本低。

我国的住房持有成本,在全世界来看都是非常低的。

我们目前的房地产税收,是“重交易,轻保有”。

大家算算,那些快进快出的炒房客,会付出多少成本?

如果没有严厉的限购和限贷措施,那你买一套房,可以轻松从银行贷款,哪怕利率高达6%以上,持有两年利息又能有多少?中间的物业费、水电暖气又有多少?甚至不用装修翻新,税费也能转嫁到买家。

正是因为持有住房没有任何成本,所以投机客才有恃无恐,不管多贵的房子,只要买到手里,等着赚差价的时机就行,不用承担任何持有成本。

唯有开征房产税,确定免征面积、税率征收标准,提高房屋持有成本,才能精准打击投机买房的行为。

首先设置一个免征面积,然后对户主名下超过面积的部分征税,名下房产套数越多,征收的税率会逐步增加。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单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来看,各国房地产税率整体都在2-3%左右。

如果三套及三套以上开征2%-5%的税率,会对投机炒房形成极强的威慑。

按市值评估征税的话,房子越值钱,囤得越多,征税额也就越高。

2022年,就是向住房征税,打击投机的关键一年。

财政部年初已经明确说了,今年要继续推进房地产税试点,去年高层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又明确提出要将试点落地,为期5年,到时再全国范围推广。

至于哪些城市会成为试点,官方还没说,但大概率是那些房价上涨过快,供需关系紧张,楼市炒作情绪旺盛的地区。

按照起草——审批——试点——立法的流程来看,2022年,我们等待试点落地就好。

再来聊第三座大山:预售制监管的漏洞。

这一点,前两天蓝白跟大家聊过。

商品房预售资金,从商品房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存在。

从1994年《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出台开始,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都要放在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里。

可这个账户的开户银行,基本上都是半不管的状态,开发商虚报工程进度挪用,10口锅5个盖,把项目里的钱挪走,配合前融、非标、发债甚至自融等激进的高杠杆融资,又去拿地扩大规模。

直到去年,龙头房企爆雷引发行业信用危机,一批又一批的高杠杆房企违约、躺平、停工、欠账,金融机构也抽贷自保,各地为了保交楼,不得不加大预售账户的监管力度。

这样一来,靠卖房才能回血的开发商,账户里趴着大量的预售资金却动不了,无形中又加快了爆雷的速度,并进一步向上下游行业、土地市场乃至地方财政传染。

要么管的松,要么管得太严,这是以往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的问题所在。

现在,到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住建部最近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并已发往各省住建厅,要求预售资金必须全程全额监管,但分为一般监管额度和重点监管额度,重点监管额度比例将由市县一级住建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

面对公摊、炒房、预售的三座大山,央媒表态,试点落地,统一监管

关键词就是“重点额度监管”,按工程造价合同来确定。

不放松监管,也不超额监管,理清了法院、银行及住建部门的权责关系,什么时候放款、放多少款、根据工程进度来决定,找到“保交楼”和“房企生存”之间的平衡点。

公摊、房产税、预售制,这三座大山,尽管还没有全面落地,可人们越来越热烈的讨论,包括央媒下场的表态、试点推进、规范预售,还有个别地方已经实施封顶乃至现房销售,都是难能可贵的变化。

毕竟,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刚起步了20多年罢了。

风暴的形成,往往是因为蝴蝶煽动翅膀,要给它时间,变得更好。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购物

闲鱼和它一比就是个弟弟~日本那个叫“煤炉”的二手平台,没有谁敢自称“最奇葩”

2022-2-14 23:23:39

购物

十款你惹不起的车,路上请保持车距

2022-2-15 11:07:3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