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吐槽君就转个载,给更多人看看~

有两件大事,会对2022年的货币、房地产乃至经济大势,产生深远影响。

一个,是1月份的金融数据。

另一个,是关于预售资金监管的新动向。

本来要分两篇来写,限于精力和时效,一并跟大家聊聊。

先聊第一个:金融数据。

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预期3.77万亿,去年同期3.58万亿。

新增社融6.17万亿,预期5.45万亿,去年同期5.19万亿;

M2同比9.8%,预期9.4%,前值9%;M1同比-1.9%,前值3.5%。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用两个字来形容这份数据:炸裂。

惯例,解释一下M2,M1,社融。

每个月的金融数据,一般在10-15日由央行发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体现实体融资需求的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与信贷规模;

2)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M0、M1、M2)。

显然,M2是印钱的“水”,社融是实体经济的“水池”。

M2,是把所有企业个人存款、流通中的现金算进来的权威货币指标。

M2增速越高,钱印的越多。

社融不一样。

社融,是银行的资产端,我们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端。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它代表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或者说是企业、工厂、大基建的融资需求。

为什么说“炸裂”呢?

新增人民币贷款,单月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

6万亿的天量社融,增量创单月历史最高。

全都是新高!

货币的水源,正在全力开动,全力输出,触达实体经济。

上次副行长喊话“金融机构要主动出击”,大家还有点半信半疑,这份数据,直接给市场吃下了定心丸。

国盛熊园说得很到位:不要低估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

这份数据,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总量上来了。

钱确实来了,企业短贷大增,中长期贷出现拐点,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地方债的买家是谁?

当然是银行。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一直是地方债的主要持有者,尤其是前者,是稳基建、稳增长的大头。

1月份的数据,意味着:大基建开始提速,银行在冲“开门红”。

PMI数据已经有反映了,上游的铁矿石、螺纹钢、建筑建材都采购量都在增长,新订单、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都在上涨,有了项目,企业也就愿意补库存了,只要大家肯干,经济就不会差。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忧的是,结构还不太理想。

主要还是居民部门。

1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006亿元(同比减少22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24亿元(同比减少2024亿元)。

居民的短贷和中长贷,这两项,都是减少的。

短贷一般是消费贷,中长贷就是房贷。

前者反映的是消费,后者反映的是购房意愿。

更进一步说,人口的流动还是反反复复,不敢出门远行,不知道开店有没有风险,不知道开发商爆雷会持续多久,不敢加杠杆了。

一句话,大家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很保守的。

再看一个数据,在M2、社融、信贷全面走强的前提下,M1居然同比跌了1.9%。

M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活期存款。

一方面,到春节了,企业需要给员工发年终奖、薪水,这部分存款就减少了。

另一方面,蓝白跟大家说过很多次,M1有多少,完全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

企业卖出去的东西多,提供的服务多,居民的存款自然会变成企业的存款。

而居民消费最大的项目,就是买房。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回顾M1的历史走势,与商品房销售增速如出一辙。

因此,M1出现下滑,只能说明:房地产,还是弱的不忍直视。

不管怎么说,1月份的金融数据非常让人振奋,说明高层稳定增长的决心,极其坚定。

不管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非常配合,要钱给钱,要项目给项目,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基建确实在提速,该干就干。

唯一不足的,还是房地产。

毕竟是周期之母,地产行业的兴衰,关联了上下游十几个行业,数千万的就业岗位,上千万个购房家庭,更是大基建的重要载体。

别管是传统的铁公基,还是科教文卫的市政基础设施,或是新基建里的充电桩、智慧停车、智能社区、城际轨道交通。

大基建想刺激经济发展,想推动区域间紧密交流,想要加速城镇化进程,加速土地升值,人、钱、物的资源集聚,想要收回成本,房地产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所以,让呼吸微弱的房地产,重新托底2022年的经济增速,挽回市场信心,是接下来的重点。

这就引出了今天要聊的第二件事:预售资金监管。

2月11日,据央广网消息,全国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意见已于近日出台。

意见明确,预售资金额度监管为“重点额度监管”。

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因素确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

当监管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由房企提取使用。

管理办法还明确了预售资金监管的基本标准,对监管资金监管额度、交纳范围、取用条件等进行了明确。

对这个消息的解读,林林总总,有看好的,也有看衰的。

蓝白的理解,就一句话:政策终于找到了“保交楼”与“房企生死线”之间的平衡点。

前段时间,烟台发了预售资金监管新规,根据信用等级,直接降低预售资金监管比例。

我当时就跟大家说,预售资金监管的放松,威力堪比降息,绝不可小视,后面会有更多城市跟进这个政策。

原因很简单:再不纠偏,民企开发商全都得躺。

我国的预售资金监管路径,经历过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4年,《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预售资金主要包括定金、首付款、按揭贷款。

这笔钱,一般放在合作银行的专用账户里,属于“专款专用”,按工程节点,比如主体结构封顶、竣工验收、项目交付使用,符合要求,开发商才能提取这笔钱。

但从1994年到2021年,这么长的时间里,银行睁只眼闭只眼,开发商可以对这笔钱来回倒腾挪用。

第二个阶段,直到去年龙头房企爆雷,7月份,八个部门出台规范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对交易资金进行监管。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然后就是各地收紧预售资金账户,要么提高保证金,要么提高支取门槛,把卖房的钱,留在项目里,保交楼,保民生。

问题是,当全行业流动性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也在抽贷、断贷,债也发不出去,不能“借新还旧”。

中信证券陈聪说,这种现象是典型的“信用塌陷”。

企业融资性债务偿还,经营性销售回款陷入负反馈,而合作项目,金融企业行为又使得这种风险传染。

整个行业投资意愿持续低落,信用尚好的居民和企业无扩张信用借款意愿,中低信用开发企业则越来越依赖于债务展期重组谈判解决问题,而对正常可持续经营失去信心。

这个时候,更加严厉的监管预售款,只会加快高杠杆房企的爆雷速度。

一家有100元现金的公司,有95元不能动,却正好遇到10元的短债到期,不爆雷才怪。

显然,第一个阶段,管得太松了,开发商各种钻漏洞,埋下爆雷的伏笔。

央行说,要盘活全局!印钞提速基建,预售制出现变化,全国楼市统一监管

第二个阶段,管得又太严了。

房企活不下去了,供应商和农民工的钱谁来给?五证齐全的房子烂尾了怎么办?

因此,接下来,将是第三个阶段,就是此次全国范围内,明确预售资金监管的范围:按工程造价合同来确定。

这个阶段,将是1994年以来,预售制首次出现的重大变化。

预售资金要不要监管?

当然要,非但要监管,还要严加监管,绝不能再放任开发商胡乱挪用。

但,这笔钱不能超额监管,否则把房企的脖子都掐断了,谁来拍地?谁来盖房子?

国君地产谢皓宇指出:对房价较高的城市,更合理的做法,是根据未付工程款进行监管,而非根据货值的比例进行监管。

能保证工程交付就行了,设那么多条条框框,没意义。

回到文章开头说的,2022年,货币的水,已经开始在经济体系里流动。

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一环,房地产已经变成了“堵点”。

现在要做的,是把堵点给疏通。

上游原材料,中游施工,下游家具家电,大家都愿意贷款,愿意开足马力扩产,大干一场。

大家愿意旅游、逛商场、下馆子、生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

货币手段,财政手段,税收手段,限购、限贷、限售的手段,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政策工具箱只是刚刚打开而已,为了保住增长,为了保住你我的工作、收入和尊严。

这不是停留在纸上的加油鼓劲,而是时不我待的强大信心。

本文及文中图片转自网络,如侵必删~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

中年男人的十大困惑,这十个人是谁。。。

2022-2-14 17:21:53

生活

物业现在连骗都不愿好好编个理由了吗?一个灯泡1400...

2022-2-14 17:45: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