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屋转载:元月份银行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万事屋转载:元月份银行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央行日前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去年2月以来的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同比猛增19%,环比更是突增1.6倍。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2万亿元,同比多增3806亿元。流通中的货币M2同比劲增9.8%。

2022年1月的金融数据,看上去确实挺好,但元月份大家都感觉市场依然不太景气,春节前的消费也基本没有起色。反映经济景气的工业PMI和服务业PMI指数都不太理想,不管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还是财经数据发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开年都未迎来开门红,而是大幅度回落至枯荣线附近,详见下图。

万事屋转载:元月份银行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水库的闸门快开到顶了,水渠被灌得满满当当,流得哗哗作响,但干渴的田地却依然干得冒烟,裂纹满地。水流去哪里了?水从水库出来,又被抽水机抽回水库了。为什么如此?

大家先看看下图,这是资金从银行流出再回到银行的基本流动过程:

万事屋转载:元月份银行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惊人的6.17万亿元,同比猛增19%,环比更是突增1.6倍。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2万亿元(人行的介绍)。尽管银行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投放了6.17万亿的人民币,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有不少人原则性地为大家解释这个事情。有的说是因为货币在银行体系空转,但人行说,6.17万亿新增社融,有4.2万亿贷款给了实体经济;有人说水流到各块田里,需要一定的滞后时间,但我在昨天的《1月份信贷和社融增量齐创新高,为何市场感知迟钝?》一文中介绍过,这一轮的M1与M2的增速背离现象,从2021年2月份就开始了,到今年1月份创下M1与M2增速背离最大值。M2需要时间传导到M1的解释,适合1-2两个月的背离现象,绝对不适合十几个月并且背离幅度逐步加大的这种现象。其实大家都没有解释清楚。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再来为大家算笔帐:

万事屋转载:元月份银行放了天量的水,为什么大家依然口渴呢?

大家仔细看清楚了,因为我们的居民和企事业杠杆率都很高,负债很大,如果按照元月份的负债余额按月平均计算,我们的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每个月要向银行还本付息75542亿元,其中利息12096亿元,占到还本付息金额的16%,月均需要偿还借款、债券本金63446亿元,占到还本付息金额的16%。

我们的杠杆率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去年GDP约114万元,月均9.5万元,我们支付的债务利息占到了GDP的12.73%。这已经超过了我们A股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本净利润率了。

这个数据意味着,全社会都在给银行打工。

2021年A股的财报才出来一半,不太好统计。2020年全部A股413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近4万亿,而仅38家上市银行就贡献净利润1.69万亿,剩下的4099家非银行企业实现利润2.31万亿。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42.2%被银行赚走了。有银行行长甚至直言银行赚钱“赚到不好意思”。

中国银保监会2月11日公布,2021年四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44.8万亿元,同比增长7.8%。但去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利润增长率比资产增长率高61.5%。银行挣的钱是从哪来的?借贷的利差再减去银行的高工资和庞大的办公经费来的。

银行能挣钱并非中国的银行竞争能力有多强。在中国银行具有垄断地位的,只有几十家银行。美国银行竞争激烈,居然有5156家银行。中国垄断性的银行利差是美国竞争性银行利差的15倍。

越来越多的贷款是为了借新还旧。

而每循环一次借新还旧,就要向银行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换位为银行思考,如果银行对社会每个月的贷款、债券等融资额度少于7.55万亿,则有可能造成融资主体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社会资金链即将断裂的风险。

而每个月需要还本付息的资金,就是被水泵抽走的水。银行每放出1万亿的水,就要抽走超过10540亿的水。这里之所以加上超过,是因为借款的周期一般在1年及以上,超过1年的,利息更多。如此循环,当利息支出超过了GDP的一定比例时,这个循环就难以继续循环下去了。

因为随着银行继续放水,社会债务负担继续加大,每个月的还本付息额度还会增加。而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年融资的增长速度都远大于GDP增长速度。20年前的2002年,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大约15万亿元,GDP为10.22万亿元,宏观经济杠杆率为146%;2021年,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312万亿,GDP为114万亿,宏观经济杠杆率增加到了275%。

央行为什么敦促商业银行投放贷款?

今天看到彭博上有篇文章,里面说央行敦促商业银行投放贷款。其实这也是个很不好的信号,因为贷款需求下降了,贷款贷不出去,小老板都不敢投资了。最近可以发现房贷的放款速度快了很多,但买房客并未增加。进一步观察,我们可能会发现,即使有人贷款,里面也有很大的比例是贷了低息贷款,然后去还了之前高的利息贷款。看上去贷款在放,实际上是贷款空转。

大家惜贷的原因:

一是因为负债已经很高了,再加杠杆怕到时候没有能力还本付息;

二是因为对经济预期还未转变,不敢增加负债扩大经营;

三是少数想继续加杠杆的,手里已经没有可供银行抵押的东西,银行也不敢贷了。

从道理上讲,在经济高增长发展过程当中,债务是会被掩盖的,由于经济在高速发展,我们一方面很容易借到钱,另一方面只要经济增长超过债务利息,还本付息之后还有盈余,人们也敢借钱,也还得起本金与利息。房企前些年之所以敢于猛借钱,就在于房价增长远高于利率,所以他们敢于把资产负债率做到100以上。

一旦到了经济衰退的时候,或者当经济以低于借款利率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借钱就不容易了。即使银行敢于继续放贷,市场主体也不敢继续借了。因为经济增长低于利率,还本付息之后就会产生负数,就是我们常说的入不敷出,谨慎的人必然不敢借,胆大的借了就会出现许老板家印同志那样的问题。除非银行适应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将借款利率调低到经济增长速度之下。比如2021年我们的GDP两年平均增长率为5.1%,就低于目前的房贷平均利率。

昨天我就说过,经济是有机的。调控如中医,要辨证施治。有同样的症状,未必是同样的病;同样的病,未必是同样的病因;同样的病因,未必能吃同样的药。君臣佐使的药材有了,还要炮制虽繁不省人工。

今天看到网友这句话,也是我想说的,转载于此作为结束语:

推荐一下达利欧的代表作《债务危机》。读完这本书,至少能破掉一点对信贷与市场关系的执迷。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购物

来自网络对天价酒的吐槽~58600元一瓶的天价听花酒 价格上吊打飞天茅台 是无知还是吸引眼球

2022-2-13 2:57:29

购物

就和网红茶厅一样,网红家居也在逐渐成为贬义词,这些“网红家居产品”,设计师自己会拿回家用吗?

2022-2-13 15:46: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