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觉得国产零件能够持平,甚至超越进口零件,才是真正的扶持国产。
在这里要举一个反面例子: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某国产旗舰机,标准版用三星屏,pro版用boe屏。
按照正常的逻辑:pro的屏幕一定比标准版的好,
吃瓜群众自然而然的认为:boe的屏幕已经追上了三星,所以才会有4000多的手机用boe屏,5000多的手机用三星屏。
事实上,boe当时已经有了能跟该国产旗舰标准版所搭载的三星屏打的互有来回的屏幕,然而该国产旗舰的pro版却并未采用。网上一众粉丝的理由也很简单,用国产顶级屏幕产能不足,用三星屏怕被卡脖子。
记得在iPhone xr刚刚发布的时候,采用了326ppi的lcd屏幕,被网友群嘲“大果粒”,其中嘲讽的最多的就是该品牌的粉丝。
而该品牌旗舰机的pro版本采用了398ppi的oled屏幕,AMOLED的p排相当于81.6%的等效ppi,至于该屏幕,略有争议,最好的状态也不过是与AMOLED的等效ppi相当,而最差的情况则是周冬雨排列,等效ppi为66%左右,换句话说,该旗舰机pro版本的等效ppi往最好了算也不过是398✖️81.6%=324.7。不如xr的“大果粒”屏,往差了算,不到300,堪称极品。
仅仅是分辨率差一些也就罢了,该旗舰机的色准表现也是一言难尽。
标准模式的平均色准为3.2是什么概念?
iPhone的标准模式下平均色准可以在1.5以下,
和iPhone比有点欺负人,拿中端安卓机和该品牌2018年发布的旗舰机来比较一下吧。
大部分中端安卓机型和该品牌2018年发布的旗舰机,平均色准都能达到2以下。
对于旗舰机而言,这块屏幕的多项参数属于不及格的水平,更有网友戏称这块屏幕为“抹布屏”。
再拿该品牌今年发布的旗舰机中的中杯和大杯来举例:
中杯采用了boe屏,
而大杯则是三星和boe屏混用。
该品牌官网上是这么说的:
“xx xxx pro显示屏来源于多家供应商,屏幕规格一致,由于不同厂商技术方案的差异,最终显示效果会有细微差别。”
这个“技术方案差异”指的是钻石排列和周冬雨排列的差异,等效ppi分别为81%和66%,这叫“最终显示效果会有细微差别”。
买个手机跟抽奖一样,毫无疑问,该品牌屏幕混用的问题又上了热榜。最重要的是:国产屏boe是奖池中的二等奖,而一等奖是三星屏。
导致“boe不如三星”这一概念深入人心。
这可以说是“扶持国产”的典型反面案例了。
PS:某国产2018年的旗舰机,同一机型混用了LG和boe两种不同品牌的屏幕,屏幕素质说的过去,而且所有的绿屏案例都是LG的………这应该能算的上是间接扶持国产了。
120hz刷新率,240hz采样率,1120尼特的峰值亮度,10bit色深,除了没有2k外,就参数而言,这是一块足够优秀的国产屏。
说到扶持国产:小米10超大杯还采用了国产的豪威科技的OV48C CMOS,并且送测DxO取得了第一的成绩。真-方向对了。
把国产优质屏用在旗舰机上,让要求相对比较高的用户见到这块屏幕之后认为国产屏已经不输三星和LG了。从口碑上支持国产屏幕厂商。
把国产普通屏用在中端机和千元机上,让要求相对比较低的用户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手机。从出货量上支持国产屏幕厂商。
这才是扶持国产的正确姿势。
而不是放着国产优质屏不用,直接给旗舰机上国产“抹布屏”、周冬雨屏,整机价格堪比苹果三星,而最大的卖点在那几颗挂着洋人品牌的名字,经过德国某厂商调教,搭载着日本CMOS的摄像头。国产屏却因为显示效果差被群嘲。
文是楼上发的,吐槽君只是住在万事屋而已。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不要误伤吐槽君,我和你们是一伙的!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