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吐槽君不说话,只负责搬运转载此文~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南宋“词中之龙”辛弃疾的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想必大家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中都学习、背诵过这首诗,都为辛弃疾在诗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沙场生涯所倾倒,也为辛弃疾的壮志难酬、英雄迟暮而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总而言之,辛弃疾的这篇名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每当提起爱国诗,总会想起辛弃疾诗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场景。然而,最近有家长建议要将辛弃疾的这首词移出课本,而一些专家也表示赞同

这是为什么呢?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一、我们先从辛弃疾本人说起:

辛弃疾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的济南历城,当时“靖康之变”已经发生,北方已经全部落入金人手中,所以辛弃疾一出生就处在金人的统治之下。

据《美芹十论》所载,在祖父辛赞的影响下,辛弃疾曾“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在看到金人的残暴以及汉人所受的屈辱之后,辛弃疾立志驱逐金人,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所以辛弃疾在受教于刘瞻门下时,还在努力练习武艺。

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乡民,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起义军,辛弃疾勇武过人,屡立战功,很快就受到耿京的器重,担任掌书记一职。

次年,金军南下受挫,发生内讧,金主完颜亮也被人所杀,耿京便命辛弃疾前往南宋,与宋高宗赵构商议前后夹击金军,辛弃疾欣然前往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然而就在他出使南宋期间,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所杀,义军土崩瓦解,辛弃疾得知消息后悲痛不已,誓要为耿京报仇,于是就在他返回后不久,亲率五十人夜袭金军大营,于数万金军手中擒获张安国并顺利逃脱。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此后他便押着张安国一路南下,直到南宋都城建康,将张安国交给宋高宗赵构处置!

由以上可知,辛弃疾在前往南宋之前,已经有了对抗金人,征战沙场的经历,并且创下于金军大营顺利擒获叛徒的辉煌战绩,这也成为他在南宋安身立命的根本!

二、辛弃疾与沙场彻底绝缘

只是辛弃疾没想到,他前往南宋之后,将与沙场彻底绝缘!

辛弃疾将叛徒张安国押到建康后,南宋举国震惊,赵构下令嘉奖,并任命辛弃疾为江阴签判,初入仕的辛弃疾满腔热血,极力主张挥师北上,收复故土,然而南宋朝廷对他的建议很是冷淡,不仅按兵不动,还将他“边缘化”。

辛弃疾渐渐意识到南宋只想偏安一隅,根本没有收复故土的打算,而且他“归正人”的身份也注定他永远不可能被南宋朝廷真正信任,万念俱寂的辛弃疾从此断了带兵北上的念头,转而寄情诗词,不料此举歪打正着,成就了他“词中之龙”的偌大威名!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淳熙八年,辛弃疾受人弹劾,官职被免,他顺势隐居不出,专心钻研诗词,只是他心中依然放不下国家大事,于是有了淳熙十五年他与好友陈亮于铅山长歌互答一事,史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这次会面之后不久,心潮澎湃的辛弃疾便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此时的辛弃疾诗词风格已然成型,这首词算是他的“巅峰之作”,所以数百年来得以长盛不衰,经久传颂!

三、那么某些家长为什么要建议将这首词移出课本呢?

此事说来有些可笑,原因就出在词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有些家长认为这句话表明辛弃疾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后,心中依然忠于君主,这是一种不明事理,黑白不分的“愚忠”,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应该让小朋友学习,否则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

这个观点可谓是“别出心裁”、“另有新意”,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专家竟然赞同家长的观点,同意将这首词移出课本。

综上所述,家长们之所以建议将这首词移出课本,是因为这首词的“价值观”有问题,“愚忠”不值得提倡,这里小编想问各位读者一句,想必大家在小时候都学过辛弃疾的这首词。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那么大家在学习时有没有感受到辛弃疾对君主的“愚忠”呢?或者大家有没有被辛弃疾的这种“愚忠”所带坏呢?

很明显没有!

辛弃疾出生于封建社会,自幼接受的就是忠君报国的教育,所以即使他有“愚忠”的思想也在情理之中,况且辛弃疾的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乃是爱国之情,并非对君主的“愚忠”。

单凭“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就说辛弃疾“愚忠”,实在有些牵强附会,无中生有!

而且辛弃疾的这首词的文学水平很高,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的失望之情否定前九句的酣恣淋漓,这使他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

万事屋转载:为何会有家长建议,将“醉里挑灯看剑”移除课本?听听专家怎么说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这首词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还是其独特的写作手法来看,都不应该将其移出课本,否则将是很大的损失,某些不懂装懂,牵强附会的人实在可恶!

小结:

辛弃疾是一位极富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堪称文人之中最会打仗的,武人之中最会写词的,他“词中之龙”的名头并非浪得虚名,一生所留六百多首词无一不是精品,如果仅凭一些牵强附会的观点,就将他的作品移出课本,实在太说不过去了!

近年来,总是有人建议将某人的作品移出课本,先有鲁迅,朱自清,后有辛弃疾,所用的借口都是害怕教坏小孩子,对此小编只想说,心中充满黑暗的人是看不到阳光的!

参考资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美芹十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

延误险的坑又大了

2020-6-27 0:27:37

生活

万事屋转载一些说话的技巧~

2020-6-27 8:39: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