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嘀嘀打车变成滴滴打人,就一天时间,网上到处都是矛头指向事主张桓口出脏话导致矛盾升级。但滴滴在处理此次事件中的漏洞却是及多,相反张桓的述说逻辑都很完整。
首先,第一点
滴滴说出事后滴滴领导为张桓垫付了医药费,结果被张桓直接贴了自费单出来打脸:

什么是打脸?这就是打脸。
反过来再说,如果是张桓自己先付钱,而后滴滴领导赔偿。那文中应该些赔偿或者承担全部医疗费用,而不是“垫付”两字,这是文案的基础工作,如果连这个都会,滴滴会招这种人吗?

接着,还有第二点
滴滴说公布了通话录音,是因为张桓口出脏话导致矛盾升级。
注意哦,是矛盾升级,而不是引起矛盾。说明滴滴心里清楚矛盾是谁引起的。
而关键还在于,滴滴只透露了最后一段录音,根据事主和滴滴的报道,前面至少还有3、4通电话没有被公布。
最后,还有第三点
滴滴打人的司机找到了,车是京牌,但人么,非京籍。这有违网约车要求京籍的规定要求

第一点已经导致滴滴此次公关事件失信了
第二点则让滴滴变得更不可信,对通话录音选择性公布,是不是因为这样会对自己有利而因此隐藏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呢?
第三点,很多城市要求网约车需要当地户籍才可运营。滴滴打人司机在北京开网约车,居然不是京籍。说明滴滴公司已经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了。
没有诚信、公然违法、又不愿公开完全证据证明事实,结合以上三点就直接证明了滴滴是在恶意扭曲事实,给受害者泼脏水。
你一个服务性行业的企业,司机拉错人、不愿取消订单、延误乘客等待时间、还打人,最后还诬告乘客喝醉骂人,指责乘客闹事,所以你的司机打人很正常?属于正当防卫吗?
这么一个企业怎么能苟活于世?这未免让人心寒。难道做大企业后,客户就不是个东西了?客户就不是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