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毒鸡汤:努力无用论!有的人越努力越没前途!

昨天吐槽君发了一篇《老板,人好不好,取决于你给多少钱》,有两位立马找了吐槽君,说这是给自己挖坑。。。

好吧,这种内容单独发出来确实不妥,需要一碗更毒的鸡汤以毒攻毒才能说出真正的意思(吐槽君为了插图,乱编的 [s-45] )

所以吐槽君就来说说,为毛努力无用论(其实算是转来的~)。

有三种员工,他们无论在怎么努力,都是没前途的!反而越努力越有毒!

一个来自网上的例子:

纪录片《人间世》里有个担架员徐晓明,日常工作是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由于每天工作强度大,徐晓明总是干得筋疲力尽。

看到身边不少同学赚了大钱,自己很辛苦,徐晓明感到不满足,他想跳槽。但他妈妈对他说,别想那么多花花肠子,踏实努力干下去吧,你只要做好这一件事,以后什么事都难不倒你。

看着没毛病吧?

一个吃苦耐劳的医院基层员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坚信只要努力做好一件事,总有绽放光芒的那一天。

其实呢?

吐槽君只想说:我呸!

《别让无效努力毁了你》这本书中曾提到,高效能的三要素是时间、能量和注意力,而在这三件事上跌倒的员工,往往就是“越努力越有毒”类型,也往往最让领导们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这三种没前途的有毒员工怎么分辨,他们有哪些表现?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四个字:不会管理

(一)不会管理精力,只做线性努力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从自我认知而出发的思维模式。

具备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如果想要做大10%,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换得。但如果想突破甚至超越10%,线性努力就不太能做得到的。

就拿担架员的例子来说。

在医疗系统里,担架员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与临床医生相比,担架员业务单一,上升空间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即使徐晓明再努力、再认真,他所拿到,只会是上文说的10%,这已是他的收入天花板。

如果想像同学那样赚取更多财富,徐晓明仅仅依靠每天重复又重复地线性努力,是赚不来的。

(二)不会管理注意力,就是在无效用功

松浦弥太郎在《思考的要诀》中说:其实,只要认真起来的话,你能在三个小时内持续专注于某一件事。

管理注意力,就是提升专注力。这是一种专注投入做某件事,从而获得愉悦感体验的能力。它可以看做是一种 “心流” 的状态。

那什么是“心流”?

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小孩子专注力的缺失,最典型表现是写作业时,玩手转笔抠桌角,注意力不能聚焦在学习上。而成人缺乏专注力,更多体现在每时每刻,忙于应付外界的各种干扰。

所以,注意力管理最能检验,一个看似一直忙忙碌碌的员工,是真努力、进入了心流状态,还是无效用功,只在做做样子。

(三)不会管理时间,缺乏价值成本思维

一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大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大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可以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

以上,是有名的帕金森定律。

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就是,工作总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

托尔斯泰曾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如果不精于管理时间,就会拖延、忙乱,时间成本耗费越高,质量产出越少,价值也就越低。

一旦在错误方向上进行了无效努力,你所谓的苦,就是不值一提。

怎么解毒这晚毒鸡汤?

毒鸡汤要比鸡汤更能渗透人心,但带毒的汤,还是要有解药才好喝嘛。

两种行之有效的努力策略做解药,只要你肯喝,就一定能解毒!

在工作中,如何不拖延、不怠慢,杜绝掉无效努力呢?有两个行之有效的努力策略,供你思索。

(一)从线性增长到复利增长

低效的线性努力带来的是线性增长,而高效努力是复利增长思维模式。

线性收获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管你怎么努力,你的收入都只能得到线性的增长,如下图:

线性增长

y=kx+b,x可以表示你的时间投入,y表示你的收获,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

这个时候,你要解决困境,需要复利增长。下图中,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y=a^x+b,x表示你时间的投入。

复利增长

复利思维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的循环。正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把之前的结果翻倍!

马东从央视辞职,进入爱奇艺,打造了一档大火节目《奇葩说》。如果他一直是围绕这个节目的思维,去继续打磨、改进,争取综艺节目奖项;他领着这节目一条道儿走到黑,那他收获的成果就是线性增长。

但马东没有这样做。他在节目这条线做到极致之后,迅速另起炉灶,建立了米未公司,并拓展了《好好说话》、《职场B计划》等知识付费栏目。

马东具备的,就是复利增长思维模式。

再比如十点读书,在吴晓波的指点下,主动降低广告收入占比,在做好了公号矩阵这条线后,发力知识付费这条线。多线交汇,形成复利。

所以,复利增长模式通常是一种螺旋向上的方式,只要你愿意持续努力,最终努力的成果会非常显著。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极少的资金经过不断的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二)从对数成长到指数成长

在对数成长模型中,如下图(横坐标是时间),一开始,技能的进步速度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斜率趋缓,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到达平台期。后面你花再大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对数增长

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方我们学骑自行车。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会了。但你要是想成为专业车手,那得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周密的计划与执行。

还有体育运动、英语学习,都属于对数成长。你开始锻炼的前几天,进步神速。但过段时间稳定下来,再想进步就没那么容易了,想成为职业的体育选手更是难上加难;花了几星期,英语很快就摸着门道,但要像本地人那样地道顺畅地表达,也很难。

对数增长模式最困难的点是“突破不了”。所以,想杜绝无效努力,就要好好管理你的注意力,持续地专注在你认为困难的事情上,走出舒适区,刻意练习。

相对于对数成长,指数成长是一种渐入佳境的高效努力模式。继续看下面这张图,图中的横坐标是时间。

指数增长

在这张图中,一开始曲线的斜率长时间平缓,代表技能随时间的推移几乎没有增长,但到某一个时间点后,斜率突然变陡,代表技能的增长越来越快。

企业成长就属于指数增长模式。前期长时间人少事多,各种困难,没钱没人没战略。熬过长时间后,突破临界点后,才终于飞扬起来。大众才知道——这家企业崛起了。华为是这样,昨天离开我们的传奇老人褚时健所投入的禇橙也是这样。

技术进步、科研、个人财富增长,都属于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最困难的点是“熬不过去”。长时间看不到希望,就退出了。所以,杜绝无效努力的方法,是你得分解任务,在时间段里,有目标、有修正地去攻克,长期坚定执行才有收获。

对数成长的缺点是容易看到天花板,指数成长的缺点是容易放弃。前者回报快,后者的成功会有“破茧成蝶”的感觉。二者都需要用对方法、高效努力。无论是运用哪一种成长模式,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诚如作家小岩井所说:

真正的努力,应该是一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又能时刻投入在当下和其中的自控力,并非内心烦燥和表面的废寝忘食。

========== 吐槽君专用分割线 ==========

毒鸡汤分享完了,至于能看懂或理解多少,这就不是吐槽君的事了~

文章好像转自一个公众号:焱公子

文是楼上发的,吐槽君只是住在万事屋而已。

有些是原创,有些图文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必删。

如果不爽,请怼作者,吐槽君和你们是一伙的!请勿伤及无辜...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

姓潘的我只认识潘长江,姓蔡的我只认识蔡明,蔡徐坤是什么鬼?

2019-3-21 16:33:41

生活

罗永浩的锤子手机是要复活了还是回光返照?

2019-3-21 17:33: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