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人类总是对蚯蚓情有独钟。

例如,总有一些人好奇将蚯蚓切成两半,能不能变成两条。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图片来源:知乎)

又比如,有热心网友经过实验之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蚯蚓工作的网友们宣布:我们不用担心蚯蚓打结的问题。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这恐怖的播放量足以显示网友对这一问题的严重关切(图片来源:哔哩哔哩)

由于曾被达尔文称为“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蚯蚓很多时候只是笑着面对人类朋友的好奇心。

但当极个别人用上电击的手段来“抓朋友”的时候,问题就很严重了。

蚯蚓的简历

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普遍地存在于地球上除了冰川,沙漠,南北极等极端环境之外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如森林,草地花园和农田等。

根据蚯蚓的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蚯蚓一般被分为3种生态类群, 即表栖类(epigeic)、内栖类(endogeic)和深栖类(anecic)。

表栖类蚯蚓,生活和摄食都在土壤表层或枯枝落叶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很小,如赤子爱胜蚓;內栖类蚯蚓,生活在半永久性的垂直洞穴中,以土壤和有机质为主要食物来源,对提高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以及改良土壤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如南美岸蚓和壮伟远盲蚓;深栖类蚯蚓,即上食下栖型蚯蚓,主要生活在10~15 cm的深层土壤中,以土壤和少量有机质为主要食物来源,对土壤深层结构有重要的影响,如参状远盲蚓。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为什么蚯蚓是“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对蚯蚓地位和作用给予高度肯定的经典表述来自达尔文。达尔文称蚯蚓为“地球上最有价值动物”,在晚年著作《腐殖土的形成与蚯蚓的作用》中,他用 “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保持土壤肥力的守护神”等词汇来形容蚯蚓,可见其重要性。蚯蚓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图片来源:腾讯网

1.改良土壤

蚯蚓对土壤结构、团聚体形成以及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所需的物理条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蚯蚓通过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等生命活动,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形成团粒结构。

蚯蚓的活动还能对土壤pH值、氧化还原状态、土壤温度等土壤调节因子有所影响。例如,蚯蚓排泄物pH值明显高于周围土壤,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 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循环

蚯蚓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有细屑(例如植物残渣)为食,消化系统将有机和矿物质成分集中在它们所吃的食物中,而消化道内的细菌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天然肥料——蚓粪。

蚓粪含有丰富的水溶性植物营养物质,比表层土壤中含有的腐殖质还多50%以上。数据显示,蚯蚓每年能消耗浅层土壤中4%-10%的有机质,能有效加快地表物的周转,降低地表土壤中的碳含量,加强植物残体的分解。

同时,蚯蚓还能够提高土壤中氮和磷的水平,使植物地表层氮含量快速升高,富含易水解氮的蚓粪也加快了周围凋落物的矿化过程。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图片来源:veer

3.保护环境,控制污染

此外,蚯蚓活动可增加土壤重金属的溶解度和有效性。如赤子爱胜蚓在摄食、挖洞和排泄等生命活动中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增加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同时,蚯蚓对有毒物质的富集力很强,对六六六、DDT、PCB等农药的积聚能力可比外界大10倍,对镉、铅、汞等重金属的积聚能力要比土壤大2.5~7.2倍。

用电“抓朋友”的人在想什么?

既然蚯蚓对土壤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蚯蚓还会被大规模电捕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蚯蚓的“药用价值”了。

蚯蚓是我国重要的动物药材之一,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有详述。现代研究发现,蚯蚓中有很多药用活性成分,比如氨基酸、硒、次生代谢物、各种酶及其抽提物等。不过,这可不代表大家捉蚯蚓自己食用就能治病。含有某种有效成分,和“提取有效成分并做成能治病的药物”之间的距离还很远很远。

在所谓药用价值的诱惑下,市场对蚯蚓的需求量急剧攀升。数据显示, 2010年,蚯蚓的需求量达到400吨,到2020年,这一需求量增长到了675吨。有业内人士称,药用蚯蚓需求量将在2025年前后突破1000吨,这也让蚯蚓的价格暴涨。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图片来源:检察日报

由于蚯蚓养殖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收购蚯蚓的价格还在逐年上涨,一些常年收购的加工户便跑到四川、云南、贵州去开发新产区。

在利润的诱惑下,不少人开始从事捕捉蚯蚓的工作。

一开始,这些人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工具在农田里捕捉蚯蚓,但这样捕捉效率非常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电鱼”的启发,他们开始用“地龙仪”来捕捉蚯蚓。地龙仪是一种电击设备,实际上就是在用“电”来捕蚯蚓。这样效率很高,有的人一天就能捕捉300-400斤蚯蚓。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江苏省涟水县检察官暗访时发现村民在清理捕捉的野生蚯蚓。来源:检察日报

蚯蚓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一部分,电捕蚯蚓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耕地土壤健康,也对农产品生产造成了危害。一旦农田里失去了蚯蚓,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化等问题,还会使生态系统失衡。

不用担心,蚯蚓的真朋友会出手

由于蚯蚓的数量多、繁殖快,早些年,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未把野生蚯蚓资源作为保护对象。而先前国务院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没有把蚯蚓列入其中。由于“无法可依”,电捕蚯蚓这一现象才会愈发严重。

但好消息是,近年来,野生蚯蚓保护逐渐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内。2022年7月22日,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在总结近期江苏、贵州、黑龙江、吉林、浙江等地办理电捕蚯蚓公益诉讼案件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溯源治理“绝户式”电捕野生蚯蚓入药黑色产业链的专案工作,同时剑指野生蚯蚓和电捕蚯蚓机的产供销“一条龙”。

2022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围,多地将野生蚯蚓纳入了保护范围之内。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出现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明确表述,可见对于促进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

【转载】达尔文眼中“人类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现在的处境有多危险?

图片来源:Pixabay

当然,我们也要加快解决蚯蚓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野生蚯蚓养殖技术仍未突破、市场对养殖蚯蚓接受度不高、人才吸引困难等等

不仅法律上要将野生蚯蚓列入野生动物保护范围,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保护野生蚯蚓的意识。下次如果遇到有人电捕蚯蚓,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劝阻措施,共同守护这一“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再说,要是电光了蚯蚓,流浪地球的时候该吃什么啊……

参考文献:

1.张卫信,陈迪马,赵灿灿.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J].生物多样性,2007,(02):142-153.

2. Römbke, J., Jänsch, S., & Didden, W.A. (2005). The use of earthworms in ecological soil class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concepts.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62 2, 249-65 .

3. Jongmans, A.G., Pulleman, M.M., Balabane, M., Oort, F.V., & Marinissen, J.C. (2003). Soi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two orchards differing in earthworm activity. Applied Soil Ecology, 24, 219-232.

4. Sheehan, C., Kirwan, L., Connolly, J., & Bolger, T. (2006). The effects of earthworm functional group diversity on nitrogen dynamics in soil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8, 2629-2636.

5. Shuster, W.D., Subler, S., & Mccoy, E.L. (2001). Deep-burrowing earthworm additions change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 chisel-tilled soil.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33, 983-996.

6. 孙喜军,吕爽,高莹,蔡苗,王小荣.蚯蚓粪对作物连作障碍抑制作用研究进展[J].土壤,2020,52(04):676-684.

7. Zhang, C., Mora, P., Dai, J., Chen, X., Giusti-Miller, S., Ruiz-Camacho, N., Velásquez, E., & Lavelle, P. (2016). Earthworm and organic amendment effects on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metal availability in a contaminated soil from China. Applied Soil Ecology, 104, 54-66.

8. Jongmans, A.G., Pulleman, M.M., & Marinissen, J.C. (2001). Soil structure and earthworm activity in a marine silt loam under pasture versus arable land.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33, 279-285.

9. Marashi, A., & Scullion, J. (2003). Earthworm casts form stable aggregates in physically degraded soils.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37, 375-380.

作者:常亮1 李春波1,2 张玉峰3

作者单位: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沈阳师范大学

3. 廊坊师范学院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科技

科学家们发现了胰腺癌性别差异的潜在解释

2023-3-22 20:36:04

科技

贝多芬遗留的毛发揭开他的基因谜题

2023-3-23 11:33: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