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有太多相像。

如果企业是以公司为发展主体,那么个人大多是以职业为发展主体。

俗话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你是你个人发展的一人无限责任公司。

然而,正如企业的问题往往发生在3年前,大多数创始人都缺乏商业的系统认知一样,我发现大多数职场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缺乏系统的认识,以及战略意识。

从事商业教育的7年,见过很多传统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的一轮全球经济下滑(转型)中,由于一直没有战略意识,现在只能坐以待毙,被动式的发展,而这像极了裁员潮下不少焦虑、迷茫、被动转型的职场人。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自2012年大学创业至今,我的职业生涯刚好10年。而期间加入的3家创业公司,服务的又刚好是创业者和创业公司。

10年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创始人和创业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而我的职业主要是为创业者、创业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商业内容、课程、培训及咨询产品。由此,我得以窥探到商业的全貌。

作为10年的职场人,和服务创业企业的创业者,我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对商业、企业和职业的认识,总结了当下职场人的6类现状和5大典型性问题。

回过头看,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职场人都能提前认识到这些问题,同时我也看到,大量工作20年以上的职场人至今还没有理解职业的内涵和全貌,而陷入转型的焦虑和困境中。

当然,我在分析、描述这些问题时,也会给出我的见解。同时,在文章的最后,我会介绍一个能够更加系统、科学解决这一系列职业、个人发展问题的产品。

“职场人普遍存在的6类现状”

现状1

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和动力不清晰

我曾面试一位编辑,她在一家国企事业单位杂志工作8年,突然觉得自己内心热爱是往内容深处走,想做课程产品经理,让我给个机会,并愿意从实习生做起。

其实说实话,这种局面是很尴尬的,如果我要找实习生肯定是用年轻人,要么只能是有经验积累的课程产品人。

我问她,过去的8年你在做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你对自己的内在兴趣和渴望没有觉察呢?她说其实是适应了国企温水煮青蛙安逸式的工作和生活,不知不觉一晃竟然8年了。

当前工作不喜欢,越干越没劲,但又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喜欢和热爱是什么,想跳槽又没勇气,留下又不甘心······想必这是不少职场人会有的状态。

总的来说,究其原因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不清晰,细化下,其实主要是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和动力不清晰。

认识自我永远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

而认识职业中的自己,却是相对可测量、有标准,专业的职业测评和解读其实已经非常成熟,虽说不上完全的准确,但至少可以把你给定位了。如果你对自我的觉察再有积累,那更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纠正和完善。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比如说,我始终关注人,对人充满兴趣和好奇,做一款下个时代的手机产品与我而言的意义感,还不如多支持到了几个人的成长,是因为我的动力里暗含了社会助人这条线。

我对信息类内容很敏感,因此我能从众多信息、知识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或许是我能力中最具有才干(特质)的部分。

我骨子里其实有种冒险和反叛,不喜欢一成不变,是因为我的兴趣里追求理想、智慧、创造和美。这些都是兴趣报告带给我的觉察。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当然,这也只是对过往经历的发现和归纳总结,并不能代表我本身完全就是这样,因为人是有很大弹性的动物,不可描述,无以名状,一定义就错。

怎么让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能在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和动力的范围内呢?

如果有什么心法的话,那么就是诚实的遵从自己的内心。须知你的天命,就在你的星空闪耀。

只是现代人,大多不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心,走身(追求体验、欲望等)、走脑(逻辑、理性等)太多了,做到自诚就更难了。这是另一个大话题了,暂按下不表。

现状2

对工作的需求、意义不清晰

你想从一份工作中获得什么?工作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我发现其实很多职场人说不清楚的。对于工作的需求理不清,就不会知道TA对你意味着什么。在选择时就会纠结,在选择后就会不安住。

新精英有一个职业收益的公式:

职业收益=财务+发展空间+能量。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财务是指工资、奖金、福利、股票、期权等;

发展空间指职位的空间和机会,学习成长的资源,以及组织平台的赋能、行业的红利等;

能量是指你工作获得的整个生命状态,或者说幸福度,还有你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而同事关系、企业文化、职业或企业的社会认可度都会影响到这一点。

当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公式时,瞬间就觉得清晰了很多。

有的人可能追求财务多些,有的人或许成长、发展优先,有的人比较注重关系、氛围和能量。不同阶段,我们的侧重都会不一样。

而事实上,这三项对于选择一份工作而言,每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了哪个角,都有可能选择离开,只是每个人对这三项的侧重和预期、底线不同。

而如果你一直频繁的换工作,那么一定是你对这三个方面的收益没想清楚,或者工作的实际回报和你的预期失衡了。

我曾遇到过不少朋友,在本应该追求发展空间的阶段,因过多关注财务,而在后面的职业生涯中越走越窄。

也遇到不少朋友,每次见面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公司和老板,这种长期处在低能量、负能量的状态,深深的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而财务一直没怎么提高。

财务更多是对自己过去能力经验的套现,发展是面向未来能力的投资和储蓄,而能量是当下的状态和感受。我个人过去的职业生涯一直是把发展放在首位,其次是能量,最后是财务。

事实上,当你过多关注财务时,短期看是收益可观的,长期看不见得,当你关注发展时,财务慢慢会跟上来,而且成长的都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

至于能量值,我觉得是个底线问题,年轻时的值会比较高,越到中年会越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越能适应不同的组织和文化环境。

现状3

对职业的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解不够

虽然每天都在工作,但是你真的了解职业吗?

说起职业,其实至少包含了这几个层面的事情:个人、企业、社会、职位、行业、专业等,这6个词里每一个展开都是一个系统。

职业的本质是个体通过组织与社会的价值交换。

德鲁克说公司是社会的器官,那么个体就是组织的器官,组织服务于社会,个体服务于组织,并最终通过组织实现社会价值。

如果脱离组织谈社会价值,很容易陷入怀才不遇和愤青,因为个人必须通过组织才能完成社会价值创造。

而且职业放到一个人的生命中,具有很强的阶段性,比如至少可以划分为生存期、发展期、使命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典型的特征、任务,要核心解决的问题,以及要突破的关卡。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生涯中的关键任务图

另一方面,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角色,职业角色只是一个,我们还要处理每个职业阶段,职业角色和其他角色的权重、平衡问题。

生存期:

一般20-30岁,这个时候主要是有门手艺、财务独立的阶段。人生角色主要是工作者、子女、恋人、学习者等,早结婚的可能还有父母的角色。

这个阶段经常出现迷茫,职场不适是必然的,经常跳槽也都是正常的,敢于试比什么都重要。相比生存期,我更愿意把这个阶段称为探索期。

发展期:

一般30-50岁,这个阶段主要是靠资源来谋发展,怎么把过去积累的资源放大为价值?面对机会、诱惑、转型怎么持续做对决策?需要不断突破舒适区。

人生角色也会增加父母、爱人、双重子女等,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危机就是这么发生的。这个阶段既要守住基本盘,又要扩张进取,平衡、决策和韧性都变得尤为重要。

使命期:

一般50岁后,当然每个人开始寻找使命和找到使命的时间不一,这里说的是一般规律,所谓50半百知天命。

这个阶段开始从外向内走,实现事情和人的整合,工作和自我的整合,内在的定静安变得尤为重要,不会太在意外界的一些评判标准。人生角色也开始减少,可能会增加健康养生者、遛鸟人、广场舞者、公益人等角色。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职业生涯发展三阶段

就像一年有四季,人有幼少青壮老,企业、职业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阶段。如果看不到职业的本质和全景,就不容易建立个人发展的整体观和节奏感,提前预见,心中不慌。

现状4

对企业的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解不够

人是工作在企业里,企业有企业的属性和发展的规律,如果我们不能加以了解,就无法理解,更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那么出现的局面就是,裁员潮你被裁掉,其实与你无关。

我看到的对企业本质最好的定义,来自华为的前CEO徐直军,他说:企业的本质,就是要打造最简单高效的客户价值创造流程型的组织。

经济危机了,市场变动了,客户需求变化了,都会引发企业内部客户价值创造流程的变化,而人是工作在客户价值创造流程上的,那么也必然要出现变动。

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为什么BAT在当下会裁掉那么多高管,甚至都是SVP级别的,因为企业要转型,原来的业务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另一个,你还要了解企业的发展阶段。前文讲了,企业也是个生命体,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每个周期也有自己的关键任务,那么当然也就会有每个时期需要的关键人才特质。

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你不被重用,与你无关。

简单讲,企业的发展大概有这么几个时期:

初创期:

这个时期企业非常依赖个人,个人的英雄主义,个体的价值创造,需要创新,会一直变化,如果你不适应创新多变,那么你基本是不适合待在创业公司的。

而且这个时期,混沌初开,什么流程、管理、制度等等都是混乱和缺失的,你也要理解。要提醒一点,加入创业公司,主要是跟对人,也就是创始人,人大于事情,因为做的事情、方向基本九死一生。

扩张期(发展期):

这个时期非常会强调团队作战,不能再单枪匹马去战斗,基本上是业务拉着团队跑,人员骤增,管理压力增大,管理者普遍都会经历不胜任的过程,因为角色还没转变过来。

这个时期,企业的增长基本是>人的成长,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恶补各个模块的认知,这个时期业务发展是重中之重,也是开始建立管理规范、组织流程的早期,因此最需要的就是业务的关键人才,和能够建体系的人才,这两个是扩张的瓶颈点。

领先期(成熟、稳定期):

这个时期企业所在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已定,业务进入稳定发展期,守城的人才就会变得重要,职业经理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外部战局告一段落,基本开始关注内部建设,流程、文化、激励、人才体系、梯队等等。当然,企业也会开始出现僵化、固化的趋势,包括员工的倦怠。

衰退期:

这个时期的企业最需要变革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往往是战略业务的变化引发组织的变革,需要做业务创新,为公司续命,寻找第二曲线,所以会鼓励很多的业务创新小分队,借助公司平台及生态资源相当于搞二次创业。

但是,这个时期员工的思想大多会趋向保守,大家都已经进入工作的舒适区不愿意变动。所以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有领导力、同时又有创新精神的人出现,来引领公司发展。

注意我用的词是“有”同时“又有”,当然可以不是一个人同时具备,比较好的组合是老一辈有领导力的人+新一代创新精神的年轻人。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来自组织学习设计廖雁

我会经常看到,自己内心其实追求稳定的人,却选择了去一家初创期公司;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人,去了一家扩张期公司(996肯定是必然的啊);

因为公司进入扩张期,大家都变成了工作机器,少了初创期时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理解而离开;

因为受不了初创期、扩张期企业的管理混乱而离开······

企业在变,你不变,只能你难受;你在变,企业没在变,你也会难受;你和企业变化两相合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现状5

对职位的本质和发展理解不够

很多人会把几个概念给搞混了,什么是职位?什么是岗位?什么是职务?

职位是一个工作角色,背后代表着职能,需要一定能力要求才能胜任的角色叫职位,比如产品经理、运营、销售,这是三个不同的职位;

岗位是一人一岗,一个职位可以有多个岗位,岗位主要指职位的数量,比如8个产品经理岗,5个运营岗,19个销售岗,公司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岗位;

职务更多是一种身份,一般代表着职级,与职级相对应,比如部门负责人、高级副总裁等。

这里重点说下职位。前面讲到,企业的本质是建立最简单高效的客户价值创造流程的组织,那么这个流程大概可以描述为:战略-业务-职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激励等)。

你会发现职位必须工作在公司的业务流程上,一条业务流程需要的职位的种类是不同的,需要的岗位数也不同,职位种类更多是因为做这个事情需要哪些能力来构成,岗位数更多由业务体量来决定。

据以往组织变革咨询经验来看,大公司的组织臃肿度至少在30%以上,也就是说30%的岗位是多余的。

另一个职位是实现外部客户和内部组织链接的关键枢纽,因此其实每一个职位都要具备客户视角。

虽然只负责自己那一摊子事,但是对整个业务流程要非常熟悉才行,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职位做工,是怎么在客户端产生价值创造的。

业务老大、管理者之所以做到那个位置,核心原因是他们更熟悉更完整的客户价值创造流程是怎么实现的。因此,你想要晋升,就必须对业务建立整体理解。

人在企业的职位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的动态变化,但是首先你要了解的是职位的发展通道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这里我用一张图来一目了然的说清楚。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来自高维学堂《流程型组织》导师蒋伟良博士

公司里的职位上升通道一般有专家线和管理线,你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来选择自己适合走什么路线。

另一个,你要对每个职位的胜任力有一个基本了解,完成能力的通关,你才能实现职位上的职级跃迁。职位的能力层级进阶图: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来自高维学堂《流程型组织》导师蒋伟良博士

现状6

对行业的价值链理解不够

你的职位薪资,往往不是由公司决定,更大层面来说,是由行业价值链来决定的。

比如培训行业,价值链角色主要由老师、销售、班主任(交付)、产品教研,这里面老师、销售和产品教研是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如果做个排序的话,老师>销售(运营)>产品>班主任,其实判断很简单,就是从他们各自的收入水平来判断。

再比如说热门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行业,博主、操盘手是价值链核心角色,其他的编导、编辑、文案、剪辑、私域都要靠后。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为什么短视频操盘手、网红博主的工资收入现在那么高呢,尤其是很多都是年纪轻轻的95后小朋友,因为行业价值链上人才稀缺。

也就是说,决定工资和收入的,并不一定主要是能力,还有稀缺,所谓物以稀为贵,当然市场会不断创造大量新供给,慢慢会拉回来。

除了稀缺,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博主和操盘手借助短视频拍平台,创造价值闭环的能力变短了,或者说变快了。

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如果传统企业从线下获客到交付完成,需要经历广告、品牌、营销、销售成交等等一系列环节,需要一个系统支撑,而且周期非常长,不可能由单单一两个角色来完成客户价值的创造。

再比如科技行业,研发是价值链核心职位,苹果作为收集行业价值链的顶端,几乎拿取了80%利润,而作为价值链末端的富士康只能赚个微薄的代工钱。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创业经常说选对赛道很重要,是因为品类天生不平等,其实职位也是这样,每个行业的价值链里的职位也是天生不平等的。

所以,你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价值链吗?你目前的职位处在行业价值链的什么环节呢?

以上6类职场人的现状,简单可以总结为3个方面:对内需求不清晰;对外信息了解不充分;对企业、职业、行业价值链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

而这会导致产生的典型问题,大概可以分为5类:

“职场人存在的5类典型问题”

问题1

能力和欲望不匹配

这个之所以是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几乎90%以上的职场迷茫或焦虑,都可以归结为能力不足带来的。或者说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现状。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却不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当能力和欲望不配时,痛苦也就来了。

中国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基本是和当今职场脱节的,当你能力不足的时候,就会没有更多的选择权,也就是自由度。

很多职场人会陷入既要又要的模式,既要工资高,又要氛围好,最好还不加班,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说实话比较难。

每一个职场人必须得过这一关,在有限的选择下,野蛮生长自己的能力,慢慢让自己的实力配得上野心。

当然,你也可以降低欲望,所谓自由=能力-欲望,能力越大,欲望越小的人越能感觉到自由。

比较好的状态是正视自己的野心或欲望,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保持诚实,更何况很多事的成功也不只是靠能力,还得看机会和时间。

问题2

个人需求大于组织需要

近些年,不少个人成长博主和媒体宣传的价值观导向,营造出了一种“个体不做自己不为人”的氛围,其实会把个体的需求过度放大。而有些不合理的需求,过度了就变成了欲求。

组织有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战略和业务需要,而组织里的每个个体也都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往往会放大自己个体部分的需求,而忽略了组织的需要。

个体和组织本质上是一个贡献关系。个体发挥所长为组织创造价值和成果,组织给予个体回报和自我价值实现。

其实,疫情当下,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组织的重要性。原来想离职、跳槽的,也会先掂量掂量,开始理解公司和老板分不容易,从保住工作到保住老板,同甘共苦,一起过冬。

解决个人需求和组织需要失衡问题,有一个很好用的模型,其实可以很好的来平衡两者: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职业发展CD模型

不能只执一端,要两端考虑,闭环思考。

问题3

不懂聚焦、知止和一门深入

能力其实是一种杠杆,而且这种杠杆是不均匀分布的。

也就是说,某个领域能力最靠前的那2%的人收入,往往是能力排在前30%人的10倍以上。而如果你的每份工作,只是完成了及格分,那么收入水平其实很难有突破。

我见到很多不停换工作的年轻人,每份工作主要是用来刷时间了,工龄在不断增加,其实专业上并没有深入和跃迁。

要么聚焦一个行业,要么止于一个专业或领域,要么聚焦一个人群,要么专注发挥自己的一个独特擅长,都是可以的。

比如,我身边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对拍短视频很有天赋,自己就专于这一个,其他的能力找搭档来补。

比如小罐茶的创始人杜国楹,先后做了背背佳、好记星,其实服务的是同一拨人,都是他当年做中学地理老师的那波家长们。而后来做的8848手机、小罐茶,是因为自己就是典型的用户。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拿我自己举例子,先后经历笔记侠、混沌大学和高维学堂,虽然也在不断换公司,从BD、运营到内容、产品,把所有职位做了一遍,但是我的行业始终没变。

我始终专注服务的是中小企业和创始人,以及各类投资人、创业导师和商业咨询专家。这样经过7年的积累,我对中小企业学习、培训、咨询业务的理解,在这个细分领域至少是领先的。

所以建议转型的朋友们,一定要先止于一个,要换行业,那么就先别换专业,要换专业,那么就先别换行业,两者都换头脑发热式的裸辞,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且成功率极低。

问题4

视野太窄看不到职业全景图

很多职场人找工作、换工作,都充满了随机性,或者只是有限的眼前几家公司对比来对比去。并不会对自己的内在需求、兴趣、能力优势和动力,也缺乏对行业的整体了解,行业内公司格局的分布。

公司做战略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模型,叫“五看三定”。五看分别是看行业、看市场、看客户、看竞争、看自己。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战略洞察工具(五看)

你看,企业在做关键的战略选择前,都会把自己面临市场的环境全景信息看一遍,然后找到战略机会点,更何况个人的职业选择呢。

我们很多时候做决策,经常犯的误区就是在信息收集不完整的时候,决策就做出了。

问题5

无法跳出职业逻辑,

从商业逻辑、人生逻辑想问题

如果你从一个职业来看自己的发展,你会发现专业的上升通道无非就那几条,行业里优秀的公司也就无非那几家,其实是非常窄的。

从职业的逻辑,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专业的模块,细分的领域,形成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式思维。然后陷入的成长路径就是不断的围绕问题,补各种能力,升级打怪。

从商业的逻辑应该怎么看呢?

商业的逻辑是饿死问题,喂饱机会,成果导向,价值思维。

这件事别管我擅不擅长,只要我能发现机会,创造顾客、外部成果,有人买单,这件事就有价值。

我自己不擅长我可以和最擅长的人合作啊!

所以,你会发现创业者、老板大多是从商业逻辑的角度做事情。

【万事屋转载】焦虑、迷茫、转型···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而从人生的逻辑又不一样了。

我们常说职业转型非常难,必须得有个1-2年的时间,这期间还要保持基本的口粮,勤奋的学习,精力的投入,而且还不一定转型成功。

当然这是从职业的逻辑看,从人生的逻辑看,如果这是你心之向往的方向、事业,就无所谓花几年转过去这个概念,因为是一辈子的事,你就是要做这件事,砸锅卖铁、再苦再难这件事也要做,不能说转不过去就不做了。

你看,如果没有人生逻辑,职业转型也会心力不足,就成了是拼时间、财力、跳跃的游戏。

其实,牛人都是有一条暗线的,这条线跳出职业逻辑,是人生逻辑的线。

一个人内在成长的变化,才是TA外在职业和事业成就的根源。

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

回到文章主题,作为自己的CEO,如何做个人战略规划呢?看到这,想必你已经有一些答案。

简单讲,就是要先由内而外的360°的看自己、看职业、看行业、看企业,当你看到影响个人发展的全景图时,答案也就会自然浮现。

作者 | 刘振华 新职业教育产品顾问,前高维学堂合伙人。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工作

令人羡慕的养老公司...乐视发全员信: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

2023-1-3 21:27:00

工作

打工人心里VS打工人嘴上

2023-1-8 0:48:4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