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疫情之下 账单继续

疫情反复无常,而账单不会停,很多年轻群体都是因为过度消费导致的各种负债,疫情持续不断又影响了收入来源,现在雪上加霜,可谓是“山穷水尽、举步维艰”。

在此阶段,已经有大部分的人叫苦连天,说“自己都快吃土了,啥都吃不起了,看着自己用着最新的苹果手机,身上穿着最新的潮牌服饰,手里却连能保证自己基本的消费支出都拿不出来,这无疑也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之前,有一个25岁的女孩失联了,原因是欠了20多万的外债,一家人吵了一架,闹得不愉快,女孩就此消失,之后父母发现女孩在吃抗抑郁的药物,他们后悔不已,希望女儿回来。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曾经有一个借款平台,因为一条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遭到网友的吐槽。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这几年国内电商巨头们,给广大消费者灌输扭曲的消费观,鼓励超前消费的广告,不断地轰炸和洗脑:

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吃货不能没有仪式感

不管钱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

只有消费了,那才是自己的

我们要优雅、小资、快乐、精致。

久而久之我们的心理防线慢慢被攻破,会觉得这类现象没有什么问题,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朋友圈的双面人生

我们生活中这种超前消费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月薪三千五,支出一万五。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一个朋友,因为认识很久,所以对彼此收入、家庭这些都有所了解,但如果只看他的朋友圈,我都怀疑他是隐形富豪,每天下午必须来一杯星巴克,衣服竟然要穿设计款,化妆品用什么海蓝之谜,这个咱也不懂,只知道很贵。租的房子里还有各种高档小家电,戴森吸尘器和吹风机自然是少不了的。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一次聊天,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他,你每天这么精致是怎么支撑的呢?她轻描淡写说到,信用卡花呗不是都有钱吗?每天上班这么辛苦,当然要对自己好点。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这让我想到之前排队抢星巴克猫爪杯和优衣库潮牌联名款T恤的事情?据说还有因此而大打出手的,因为不了解也不理解,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但至少我认为,他们赢得了朋友圈的精致,也失掉了现实中的体面。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从心理学角度,这种现象不难理解,比如限量的噱头会触发人们稀缺性冲动和损失厌恶。比如看到别人都在买就被激活的从众心理,再比如买到之后会让人们感觉对生活囤货控制感,买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得到之后心理上的快感。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这些原因都会让我们控制不住自己,比起账单上体感不强的数字,朋友圈的点赞和别人羡慕的眼神才是真的香。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年轻人朋友圈和现实的双面人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被“假精致”绑架

精致的外表掩盖不了背后的一地鸡毛,面对信用卡的高额透支,谁也无法帮他们买单。你可以说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也可以说“活在当下”。

我只能说,这是“马爸爸们”最愿意听到的理由。他们不在乎你的收入有多低,不在乎你的信用卡会不会逾期。这可能也是马董从原来我们奋斗的目标变成现在众矢之的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如果家庭实力允许,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但一味地透支未来的生活来满足眼前的苟且,实在不应该。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而且从下面的数据来看这种现象已经比较严重。

央视发布的2021年支付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0.39亿元,同比增长2.59%,平均债务已经达到月收入的18.5倍。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数据不会骗人,负债不会骗人,我们挣一点点钱,然后被“假精致”绑架,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你不还可能要付出更严重的代价。

之前有一则新闻,一名27岁妇女在家里烧木炭自杀身亡,他的月薪为3000元,但他拥有14张信用卡总共超过80万的债务。

这几年,校园贷事件屡见不鲜,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已经在大学生中蔓延开来。2018年1月,有媒体曝出一位在校大学生在某平台借款三笔,总额28000元。但是,到期时需要偿还到达6万元,因无力偿还,但学生不得已退学,甚至一度轻生。更有一些学生为了借到钱,不惜被拍裸照、裸贷,而他们裸贷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买一瓶面霜。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我们透支明天的额度来满足今天的虚荣,真的可以带来精致的生活吗?答案并非如此。有学者指出,文化比收入更能体现阶层的差异,我们对社交、尊严、自我实现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对基层文化的需求。这或许比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更为重要。被假精致掏空,透支未来,事实上是对身份阶层的刻板印象,是对消费的错误认知。

没有口红的女博士

前段时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有一位34岁的不懂化妆的女生,在德国学习了七八年神经信息学,博士学位,是个医生。

当吴昕问到BB霜和气垫时,女医生竟然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更严重的是,在这位女医生34年的生命中,甚至没有口红。吴昕感到震惊,当她看到女生的家里更是无比简单时,忍不住脱口而出:这是一个女孩的家吗?要知道,吴昕的精致可是众所周知的。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二者的反差正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念和人生。这位女医生确实不像吴昕,可以清楚的区分各种口红、气垫和BB霜,但是可以这么说,一天之内可以打扮成吴昕,但是一天之内绝对无法成为一名女博士医生。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女医生家

可能有人会说,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决定了彼此的差异,而不是因为消费观念的不同。

但据我所了解的一些富人,他们的收入水平自然是极高的,那他们的消费观念是如何的呢?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格力董明珠一条裙子700元,会穿好几年,而且化妆品很少,每天打扮自己不超过五分钟。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我们原以为富人会更懂得如何精致,因为他们有时间有金钱,但他们的精致可能真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曾说过: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首先要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而不是脱离自身,其次是平和的而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

这就很好地揭开了“假精致”的伪装,而且不断用奢侈品反射自己的人,活在了朋友圈和别人的眼里,这就是脱离自身的,而且也充满了不安和痛苦。

其实在“假精致”泛滥的现象背后,有一个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受关注,15万人在豆瓣讨论“消费降级”这个话题。他们认识到年轻人正在被各种纷乱复杂的价值符号、各种刺激消费的营销广告所包围,同时提倡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消费方式,用物质上的精简换取精神上的充实。

来自网络的吐槽声~被“假精致”榨干的一代,有你吗?

我想可能并不存在什么消费降级,而是他们找到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所传递的价值观才是更值得鼓励的。

声明:本站文章,有些原创,有些转载,如发现侵权侵请联系删除。本站所有原创帖均可复制、搬运,开网站就是为了大家一起乐乐,不在乎版权。对了,本站小水管,垃圾服务器,请不要采集,吐槽君纯属用爱发电,经不起折腾。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

刚发朋友圈关于包菜的事,就被推送了包菜的做法!

2022-4-15 19:28:22

生活

买餐桌有“8不选”,记牢了!

2022-4-16 14:56: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